對我來說,大概在2005、2006年間,當我還是一個單純的科技宅宅時就頗熱衷於podcast這種新玩意,甚至很想要錄製一個自己的節目,畢竟當我在高中的時候也是有當DJ的夢想。細節可以聽上次我談「聲音媒體的魅力」的podcast:
為什麼聽Podcast?
事隔10年,當我開始想起podcast,其實是2015年底跟一群有趣的人開始做政問的時候,覺得像這種一對一的對話訪談方式,不是正好適合單純只用聲音來「聽」嗎?加上我很喜歡跑步和走路,甚至還會在跑步的時候打開棒球直播,不過是用聽的,因為現在好像沒有棒球廣播了,因為我其實很不喜歡在跑步或走路的時候聽音樂——我會想睡覺——所以我就又開始用起了iPhone內建的Podcast app,試著尋找有趣的podcast節目。
一旦開始找了就發現,中文的節目真是少的可憐,而且有不少還是香港網友製作,對我來說一樣有語言上的障礙,而且Podcast app上面推薦的項目幾乎都不會更新,可能一兩個月才更新一次,就可以看出來整個市場有多冷清。(不過在這麼冷清的市場中,我們這麼積極認真做了30幾集podcast,也沒被推薦,這點我也是很納悶)馬力歐陪你喝一杯在2018年7月初被Apple Podcast推薦了。

大家可能會認為現在網路上內容這麼多,文章、圖片、影音等等,多有趣啊,加上我自己又那麼愛看書,有時間為什麼不用「看」的就好?但其實有很多情境我們是無法一直看著手機(或平版或Kindle或書),比如說走路、跑步、開車或騎車等等,但這個時候我們的耳朵反而是閒的,如果能找到有趣的聲音節目,就可以充分利用或消磨這些時間,充實自己的生活,也不會因為常常低頭滑手機造成後遺症或發生危險。
但什麼是Podcast?要用什麼收聽?國外有什麼好聽節目?中文的podcast哪裡找?
什麼是Podcast?

Podcast的名稱源於iPod+Broadcast的組合,但這樣講對於不知道這是什麼玩意的人來說應該還是很難理解。很久以前podcast剛出來的時候,我看到有人用「聲音版的Tivo」來介紹,不過Tivo這玩意當時(大約2005年)在美國火熱的要命,在台灣知道的人卻非常少,所以用「聲音版的Tivo」來介紹podcast給台灣讀者大概也是緣木求魚。
簡單來說,podcast就是聲音的節目,也可以稱為廣播。不過podcast跟廣播有幾點不一樣:
- 檔案存放在網路上,所以是一個隨選(on demand)的使用情境,你可以想聽就聽,想停就停,你可以想成是聲音版的Youtube。
- 結合RSS feed訂閱功能,所以當有新節目出現的時候會自動出現在你的訂閱清單裡面,恩…..好吧,的確像是聲音版的Youtube。
其實說是聲音版的Youtube也不太對,因為有些podcast根本就是有影像畫面的,稱為video podcast,像美國CNN電視台製作的CNN 10,每天花10分鐘跟你說國際消息,其實在Youtube上看和在iPhone Podcast app上看,老實說沒什麼差別。
不過目前我常聽的美國podcast節目多半是把podcast定調為「聲音的節目」,所以這樣一來也比較容易跟Youtube或是其他火熱的影音平台或服務做出區隔。
要用什麼收聽?

如果你是用iPhone的話,原本就有內建一個Podcast app了,沒有特別好用但也不會特別難用,當作入門的好處是你不用另外下載app,而且因為它是iPhone內建的app,所以多數的podcast製作者都不會輕忽,基本上一定會上架到上面。App本身也有一些推薦的podcast,不過如我所說,台灣版的podcast推薦清單很少更新,想要透過app本身的推薦找到新的或是跟自己興趣比較合的中文podcast沒那麼容易。(從2018年年中開始,Apple Podcast的推薦清單開始更新比較頻繁一些)
如果你是Android使用者的話,因為Google Play Music尚未開放給台灣,所以你可以考慮一些專門的podcast app如Stitcher、Castbox,又或是主力不是放在podcast上但也有podcast項目的如Soundcloud或Spotify等等(以上都是iOS和Android平台都有的app),如果你只是無聊把podcast當一些休閒消遣的話,我是覺得用哪一個app沒有太大的差別。
這邊會扯到一個podcast跟Youtube或是其他影音平台不太一樣的地方。如果你想看影音節目的話,不管是用Youtube、Netflix、愛奇藝、LiTV或KKTV,平台上的內容不是使用者上傳就是平台自製/購買版權,而不同的影音平台上面就會有不同的內容。
但podcast的玩法是你把你的聲音檔案放到某個網路空間上,然後製作一個RSS feed之後送交給你想要露出的podcast平台,那在他們的app裡面就可以找到你的內容了。這也意味著,任何一個podcast app或平台如果剛起步或不夠知名而沒有podcast製作者主動提交RSS feed的話,他們也可以主動的去蒐集這些podcast RSS feed,這樣他們的app或平台上面就會有更多podcast可以訂閱了。
你也可以把這個模式想成有些app會直接去抓Youtube的內容「嵌在」自己的app內,提供使用者不同的介面或功能,不過內容本身是存放在Youtube上。
以《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為例,我們的聲音檔案是存放在Soundcloud上,透過內建製作RSS feed的服務,把這個做好的RSS feed送交到蘋果的podcast服務上。Overcast或Castbox上面也可以找到我們,不過其實我們並沒有自己送交RSS feed。Spotify上找不到我們,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提交我們的RSS feed給他們。2018.10.2更新:我們已經有上架到Spotify了。
有什麼好聽的podcast嗎?哪裡找中文的podcast?

好聽的podcast很多,但是台灣做的中文podcast就沒那麼多選擇了。並不是說台灣沒人做podcast,而是相比於美國的podcast選擇,或是中國大陸稱為音頻節目的選擇來說,豐富度和多樣性差非常多。而扣除掉學習語言和廣播電臺直接把廣播節目放到網路上之外,我自己最常聽且有穩定更新的台灣podcast有兩個,分別是轉角國際做的重磅廣播和劉必榮教授每週二上線的當週國際新聞專題分析。前者是由UDN旗下轉角國際網站上的三位編輯,每週挑選國際議題做討論和分享,後者則是劉老師自己本週精選三到四則值得關注的國際新聞,解釋給大家知道為什麼這些值得關注。
比較少更新或暫時沒有更新的台灣podcast如數位時代製作,由張鐵志主持的BNB Air,每一集找一位來賓來談一本書也很有意思,不過在15集之後就沒有再更新了(另外好像也沒有繼續把檔案放在網路上了,所以如果之前沒有下載的話,現在是無法收聽的)。科技島讀(前有物報告)的創辦人Micahel周欽華主持的科技島讀則是不固定上線,目前集數也不多,內容方向也還在做多樣調整,但主要還是跟科技和創業等議題有關。
最近還找到一個符合我興趣的podcast是Hito大聯盟,他們是專門介紹MLB美國大聯盟的podcast,從去年3月底座到現在已經做了43集,現在是棒球休季的時間,則開始邀請一些在棒球界工作的從業人員上節目來談他們的工作內容,很有意思。
除了棒球,還有籃球,有一個專門在談論NBA的podcast叫做小人物上籃,是由三位主持人來談論籃球(其中有一位是美國人,但中文講得很好),如果你也喜歡籃球的話,可以來聽聽這個podcast。
另外在Apple Podcast上你可以找到不少廣播節目放上去,比如說經典也青春、當音樂來敲門、張雅琴新聞點對點(這是年代晚報的影片放上來)等,也有不少學英文的podcast,不過我自己本身對這些內容比較沒興趣,所以就沒有特別推薦或介紹了。
英文有趣的podcast則實在太多了,我決定放到下一集慢慢整理再來分享。最後,看完這篇文章你應該要訂閱的第一個podcast,當然就是《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了:
Apple Podcast | Soundcloud | Stitcher | Castbox
ps.如果你有推薦的podcast或是podcast app歡迎在留言中分享給我們和其他讀者。
#20180122更正:青春愛消遣不是廣播節目放到網路上,而是網路原生的podcast,感謝青春愛消遣留言提醒,特此更正。
#20181003更新:Apple Podcast開始有推薦一些新的podcast節目(包含我們),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也上架到Spotify了。
核稿編輯:鍾雅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