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溫馨提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是我們2017年新嘗試的節目,包含了我寫的關於自己喝威士忌的一些心得感想,另外我們每週都會從各領域中邀請一位朋友,來跟我們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希望他們的故事可以帶給你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啟發,以錄製成Podcast的形式讓大家可以在捷運、公車、走路、開車的時候收聽。

今天邀請到的來賓是《數位時代》的首席顧問、《報導者》的共同創辦人張鐵志,他是一位作家、文化與社會觀察家,也是一位搖滾樂評人,曾任《新新聞》副總編輯、《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總主筆,目前主持《政問》節目跟《數位時代》的Podcast「BNB Air」,也是閱樂獨立書店的總顧問。同時擁有許多身份的張鐵志,對自己認同的核心身份則是一個寫作者,「我自己比較在意的是寫作者這個身份,希望可以寫出好的書。」他的著作包括《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等。

1991年,台灣正處於一個轉型的階段,民主化才正要開始(編按:該年度《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止,萬年國會全面改選),「舊的東西繼續瓦解,新的東西我們還不知道,我發現我對台灣民主化充滿巨大的興趣」,在大學選科系的時候,張鐵志選擇政治這條路,進入台大政治系一路念到哥倫比亞政治博士,但為什麼最終沒有完成學業?張鐵志說:「我開始對學術界產生一點質疑,尤其是唸到那個地步,你會開始在你的領域唸得非常精細,讓我沒有其他心力接收其他的知識,像看小說、讀歷史、聽搖滾樂等。」雖然張鐵志看起來是個很嚴肅的人,但骨子裡卻蘊藏著搖滾樂靈魂,雖然他唸政治、參與社會運動、寫比較嚴肅的題材,但最後他決定踏入文化領域,與自己本身的專業作結合,做文化政治相關的工作。

18天吧!表示我依然fresh、具有搖滾的衝力,我覺得啤酒18天不錯,但現在年紀大了怕有啤酒肚就很少喝,也不是說我很愛喝啤酒,我也蠻愛清酒、紅酒,但如果真的要形容自己,我覺得啤酒跟搖滾還是比較配的一種意象。

底下是本集的Podcast:


更多本集內容摘要:

在本集節目裡,你可以聽到台灣從戒嚴到解嚴,一位跨時代見證人的心情轉變,以及張鐵志對獨立音樂的定義,到底獨立音樂跟主流音樂要如何區分?還有張鐵志如何看待「文青」這個標籤,為什麼文青這個詞到後面帶有貶意的意思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請訂閱我們:


精選佳句:

  • 我覺得媒體跟寫作一樣,都是在傳遞某種價值跟想法。
  • 大家都會說內容還是非常重要,可是我們知道每種形式的內容還是要找它適合的商業模式。
  • 有時候做自己相信的事情,不是為了市場而做,反而可以得到一些肯定。
  • 我覺得還是憤怒,我相信我們都是憤怒中年,只是不一定是用吶喊的方式,寫文章一定要加無數的驚嘆號。
  • 經典之所以經典表示他經過時間的淬煉,能夠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
  • 我覺得青春時代聽的音樂影響特別深,因為那已經不是音樂本身,而是你生命的回憶。
  • 你不要去問《五月天》或是陳綺貞是不是獨立音樂,因為這不是黑跟白,可是你可以問誰比誰獨立。
  • 獨立精神by definition是我不考慮市場,我就是做我自己爽的音樂,反映我自己的心情。
  • 人生還有很多可能阿,我還年輕,所以也不知道將來會不會寫歌詞,或者若干年後我們可以組一個中年的搖滾樂團之類的。
  • 你在搖滾樂現場你一定是拿一罐啤酒,海尼根或是台啤。

最新消息都在《馬力歐陪你喝一杯》官方粉絲團:


TNL溫馨提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