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奕齊

七賢酒吧一條街:「Pan-Pan, Ok?」

「Pan-Pan, Ok?」這是高雄港三號碼頭出來之後,「導遊」(三七仔)向美國大兵攬客進酒吧消費的招呼語。 事實上,「pan-pan girls」(砰砰女孩)此詞彙原指二戰之後,美國在一九四五至一九五二年佔領接管日本期間,在酒吧內或街上「站壁ㄟ」(street prostitutes,香港話稱之為「企街」),並以身體服務於美國大兵,或有時成為美國大兵女友的日本女性。「pan-pan」此一帶有貶抑意味的詞源為何有待考證,但根據外國學者的臆測推斷,這個詞可能是美國大兵模仿南太平洋島嶼本地人對那些「很容易上」(easy available)的女孩之稱呼而來。甚至「砰砰女孩」跟美國大兵間溝通的簡單會話,並以俚語為主的口語英語,也被稱為「砰英語」(panglish)。 

隨著一九五○年六月韓戰爆發之後,美國軍援與經援駐台協防,服務於美國大兵的酒吧業,便開始在高雄港三號碼頭到愛河畔的七賢三路之間開張。高雄在地的「砰砰女孩」(Pan-pan girls)也開始在酒吧內以「吧女」或「吧孃」之名現身,並成了撫慰美國大兵異鄉寂寥與思鄉心情的最佳良伴。其實,兩岸關係和國際冷戰局勢的緊繃或鬆弛,某種程度也就表現在七賢三路酒吧一條街的繁華或冷清之上。根據曾在七賢三路從事酒吧業的吳錫忠先生的說法,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九年間,韓戰、大陳島撤退與八二三砲戰期間,酒吧業便大賺三次錢,此一時期以外省的山東或青島的酒吧女為最多。

之後,隨著外省酒吧女年華老去,晉升為媽媽桑甚至酒吧業老闆時,本省小姐便取而代之。時序進入一九六○年代,越南戰事對峙情勢逐步升高,迨至一九六四年美國驅逐艦受到北越襲擊,美國則以轟炸北越海軍基地做為報復,史稱「東京灣事件」(北部灣事件),並招致美國全面性地介入越南戰場之中。於是,七賢路酒吧一條街便在戰場上小命朝不保夕的美國大兵,以美金買醉與買爽的慷慨之下,迎來其輝煌的高峰年代。此時,原住民酒吧女數量,已有凌駕本省小姐之勢。 

一九六七年的聖誕節前夕出刊的美國《時代雜誌》,曾企劃了「在越南的聖誕節」專輯,指出美國軍方推出五天整的「休息元氣計畫」(R & R—Rest and Recuperation Program),可選擇到日本、泰國、香港、南越或台灣北投「抒解放鬆」一下。 國軍故事作家管仁健更諷刺地直言此舉乃蔣介石利用把台灣打造成美軍的「性」福天堂,讓買春「精」援,得以取代一九六五年之後山姆大叔終止的美「金」援助缺口。 但《時代雜誌》明目張膽地放上兩位北投姑娘與美國軍人的「浴╱慾」照,當然也引來老蔣的不悅 ,畢竟「精」援台灣這事,只能做不能說。

  七賢三路上的酒吧於風光期間,酒吧數量曾高達三十三間,吧女從業者約有一千零七十位之多。 至於酒吧業的業者則以來自中國的外省籍人士居多,高達三分之二以上為山東人氏,其中又以煙臺、青島與上海等地為主要。七賢路酒吧業會以外省籍為主,據說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這些外省籍人士多半來自青島、上海等租界地,早就見識過酒吧為何,故相較本省人士更為熟悉此行當;再者,外省人比本省人士更具備申請酒吧牌照的社會群帶與關係所致。 

一九五○年代末,高雄市議會曾討論是否要將酒吧業限額制度給取消,因為在彼時酒吧會計每月才三百元薪水的年代中,酒吧營業許可證的黑市頂讓費,即已高達十萬元之驚人天價 ,足見當時酒吧業之風光。不過,一般的美國軍官並不會在七賢三路酒吧街出沒,而是在各美軍俱樂部中找樂子,除了官階區隔之外,美國軍官通常會攜家帶眷也是主因。若真想尋訪「粉味」溫柔鄉以卸下疲憊,也大多選擇隱密的飯店之中 ,以免在下屬面前醜態畢露而尷尬不已。例如當時位於七賢三路與五福四路三角窗後頭的「海灣飯店」,即是軍官與吧女談情說愛之地。 

一九七五年之後,越戰停火,緊接著台美斷交,美國大兵在酒吧一條街尋歡的場景就此走入歷史,風光的七賢三路酒吧一條街也逐漸沈寂。一九八○年代末到一九九○年代初,東南亞的外籍傭工進駐台灣打工,於是有些來自菲律賓、泰國或印尼的小姐,便離開原雇主進入七賢三路的酒吧業中,服務於那些暫停高雄港的東南亞籍船員和台灣的外籍勞工。 一九九○年代,七賢路的酒吧業在東南亞吧女跟船員和外勞的支撐之下,曾有一段看似迴光反照的酒吧風光期,此後便迅速衰退,只剩下寥寥可數的幾家撐持場面。 

當時,倚靠美國大兵賺錢的不止酒吧業,搭載美國大兵與吧女兜風的三輪車、幫忙照相的攝影師、幫忙製作西裝的裁縫師,甚至負責美軍伙食的廚師,幾乎都受益於大兵口袋中麥克麥克的美金。因此,倚靠美金維生的行業,因利益衝突而引發全武行便在所難免。例如一九六○年之前,美國軍艦停靠高雄港內的浮筒之後,便需由舢舨登載上岸,後來海面商公會理事長吳選開設山市行交通汽艇「通明號」與美軍俱樂部訂約,改乘汽艇上岸,便引發原本運送大兵的舢舨夫不滿,並招致舢舨夫與汽艇船員在高雄港邊上演一齣刀光劍影的碼頭風雲。 

美國大兵偶而也會因酒後亂性引發治安事件,如「夢鄉」酒吧就曾有兩位大兵為了爭取吧孃歡心,在一輪爭風吃醋後互毆並刺死同伴之事。 不意外地,許多美兵也的確在此愛上他們心中的「蘇絲黃」。 蘇絲黃的故事不只香港灣仔有,高雄港與愛河畔間七賢三路,也曾上演一齣在地的「蘇絲黃」,而主角依舊是這間「夢鄉」酒吧。

前美軍顧問團憲兵組長孫德中校愛上酒吧女楮紅幸之後,便與美籍妻子離婚,並婦唱夫隨地在酒吧擔任經理之職,引起高雄美國僑民和軍方反感。「夢鄉」酒吧乃是楮紅幸所經營,於是美軍方便召開記者會,禁止美國大兵進入「夢鄉」酒吧消費做為制裁手段,並指派美國憲兵進入酒吧驅趕大兵離開。為此,楮紅幸向本地警察提出檢舉,要求保護營業,但警方以美軍當局有權約束其本國官兵行動為由,拒絕介入。 

然而,能結為連理者誠屬有幸,不幸的則是許多美國大兵離去之後,酒吧女才發現珠胎早已暗結並生下許多父不詳的「台美混血」的故事。二○○四年,宋明杰導演即曾把越戰美國大兵與台灣女子混血小孩尋父的故事,拍攝成《黑吉米》(Hey Jimmy)的紀錄片。由於早年台灣在國民黨漢人沙文主義的史觀與教育下,不僅課程設計缺乏多元文化精神,縱連老師都欠缺這樣的教育思維,導致許多台美混血兒在成長過程中遭遇許多歧視,實是令人難過。猶記我的一位小學女同學,也是酒吧女與黑人大兵的混血,由於老師放任之故,讓她深受同學們的各種嘲弄與語言攻擊,如今想來,個人雖未曾參與主動捉弄之舉,但因矇昧無知未曾出言制止同學的嘲弄,卻也深感愧疚。

更多有趣的故事,可以到《馬力歐陪你喝一杯Podcast》收聽:

圤卡薩

愛河畔的「情色外交」?

愛河畔的情慾人生,所展演的除了小民身體的情慾實踐、替國家帶來美金創匯故事之外,亦曾上演一齣用女性身體捍衛國民黨政府風雨飄搖的外交歷史。

自從一九六○年,阿爾巴尼亞在聯合國提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為正版的中國代表權之後,國民黨在聯合國的「山寨版中國」代理權,遂隨時有易主歸還給正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可能。因此,非洲新興獨立國家亦理所當然地成為國共兩黨外交肉搏戰的主場域,而國民黨政權無所不用其極地捍衛「中華民國」的手段,也就紛紛出籠。

一九六○年,「中非共和國」獨立之後,隨即成為國民黨政權亟欲拉攏建交的對象,並於一九六二年建交成功。儘管兩年後的一九六四年十月,中非共和國便琵琶別抱改投中共懷抱,但隔年一九六五年卜卡薩(Jean Bedel Bokassa)將軍政變上台後,在有「非洲先生」稱號的外交官楊西崑奔走之下,台非邦誼於一九六八年五月再度恢復。

為了鞏固卜卡薩總統善變的心,一九七○年國民黨政府的「雙十國慶」前夕,便邀請中非共和國總統卜卡薩參與慶典,並以高規格的國宴款待。但卜卡薩難以捉摸的心,依舊讓變節傳言鬧得沸沸揚揚。為此,楊西崑再度於一九七一年初多次抵達非洲「喬外交」,隨即四月底即有新聞報導指出,卜氏在上次國慶來訪之刻,南下高雄拜訪,入住愛河西岸「圓山大飯店」(今天愛河畔鹽埕國中校址),在抽暇瀏覽愛河風光之時,浪漫地邂逅一位長髮及腰的十八年華少女「林小姐」,並口頭邀請到非洲觀光訪問。回國後,卜氏對此承諾邀約念念不忘,於是林小姐便以「親善」大使之名預定於五月回訪卜總統。

親善大使林小姐,抵達中非共和國沒多久便下嫁卜卡薩總統,變成「外交和番」。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四日,卜氏將中非共和國國體改制為君主立憲的「中非帝國」,並自封為卜卡薩一世。於是,林小姐遂成為卜帝十七位王妃之一,當然還不包括卜氏名下數十位情婦小三。直至一九七九年九月,卜帝一世在政變下流亡象牙海岸長達七年,至一九八七年遜帝卜氏才返國。

回國後,遜帝卜氏被指控其舊宮殿內,滿佈在位期間荒淫無道之證物,包括一具小學老師的冰凍屍體和大批待烤的人肉;此外,前御廚更出面指證曾烹煮人肉大餐之事,並目睹主子大快朵頤之情狀。於是,遜帝卜氏被判二十年徒刑,並在一九九三年九月的大赦中釋放。

然而,當年「林小姐」下嫁卜卡薩的真相,遠非國民黨政府營造出的「仙履奇緣」的浪漫版本。畢竟以當時的威權年代,再加上卜卡薩這位國賓可是重要的外交綁樁對象,豈可任其「趴趴走」,到處找女人攀談?事實上,卜卡薩與「林小姐」相遇的地點,位於在愛河畔的「仁愛公園」(高雄歷史博物館對面的「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這是一場在外交人員遠處監視,並全場淨空、刻意安排的浪漫邂逅。

根據在七賢三路酒吧業謀生數十年的吳錫忠老先生的說法,「林小姐」是在「四愛」(Four Loves)酒吧上班的吧女,遠從宜蘭縣至高雄討生活,姊姊Amy也是吧女,父親則在安樂宮酒吧拉三輪車。據說入住圓山飯店的卜卡薩難耐寂寥,向外交部要求女性陪睡,便有此安排。不論是外交部主動安排,抑或是卜氏主動要求,愛河畔的「情慾外交」就此上演。對照目前馬政府的外交休兵,萬事以中國臉色為依歸的態度,跟國民黨早年無所不用其極的拼外交,雖然手段過於無恥,但敬業態度猶令人感佩。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遜帝卜氏獲釋後三年便因心臟病過世。但在他逝世前一個月,一則「中非遜帝尋台灣愛妃」的新聞也見諸台灣報端。隨後,前聯合報記者嚴智徑發出一則「外交部撮合林小姐『為國服務』」的新聞,並述及當時的外交部長周書楷,對於身為中非共和國的「國舅」之身分,感到沾沾自喜。有趣的是,嚴記者也在報導中無意提及,除了林小姐之外,外交部也曾安排某位女星招待某阿拉伯貴賓的消息。難怪當時的反對人士便曾疾言批評,指稱外交部禮賓司司長根本專門媒合台灣女性與外賓的龜公。可見國民黨政府早年外交人員,跟高雄港邊媒合招攬美國大兵尋吧女的「導遊」(三七仔),相去不遠吧? 

同時,遜帝尋愛妃的新聞,也引來一位自稱其太太曾擔任林小姐管家的劉廉康讀者表示:「林小姐其實很可憐,是當時外交環境的『政治犧牲品』。」後來外交部或許為了掩飾過往的女體情色外交的可恥面目被戳破,遂對外指稱:當年卜卡薩因另結新歡,是位東歐的白人女子,為此「林小姐」傷心返國。目前林小姐可能已另組家庭,為防二度傷害,外交部無意協助遜帝卜氏尋愛妃云云。劉廉康跟外交部接連的對外放話,看似輕描淡寫卻有欲蓋彌彰之味,唯恐嗜血八卦的媒體窮追不捨。愛河見證的一頁情色女體外交,就隨著卜卡薩的突然掛點,嘎然而止。

書籍介紹

《打狗漫騎:高雄港史單車踏查》,前衛出版

作者:陳奕齊

「高雄港區」如今是高雄市民與觀光客休閒親水、旅遊踏青的好去處,但當前港區的空間,卻曾受到長達五十年之久的軍事管制!究竟「打狗港」為什麼成為閒人勿近的「軍事禁地」?又怎麼逐步隨著台灣的政治、社會與經濟發展,重新屬於高雄市民實在的生活空間?而在港區開放、城市觀光發展的過程中,熙來攘往的遊客、呼嘯而過的單車,如何能與高雄港區的人文精神與歷史脈動有所共鳴,而不只是過目即忘的走馬看花?

讓我們騎著單車,在海風中傾聽大港歷史的呼吸,以及老高雄人的生命點滴。在不斷蛻變的風景之中,透過在地的踏查與歷史的挖掘與想像,真正地認識高雄,也重新走進你我所居所處的每一個地方。

打狗漫騎

責任編輯:鍾雅嫻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