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溫馨提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榮獲2014年龐貝藍鑽(Bombay Sapphire’s)「最具想像力調酒師(Most Imaginative Bartender)」美國冠軍的Ran Duan,到底他的調酒想像力有多讓人驚艷呢?直到我喝了他的調酒後,這個答案似乎有了點頭緒。

全美十大調酒師Ran Duan位於KOR Taipei的調酒創作

Photo Credit: Daphne chung

這杯邊緣停留著一隻千元紙鈔蝴蝶的調酒,名為「C.R.E.A.M」,是Ran Duan為KOR Taipei量身打造的四款調酒之一,靈感來源為Wu-Tang Clan的經典傳奇Hip Hop歌曲C.R.E.A.M.(Cash Rules Everything Around Me),用威士忌做基底為熱愛嘻哈文化的男性打造,並巧妙地運用假鈔作為裝飾物,把嘻哈精神融入其中,完美呈現音樂精髓,感覺會是一杯酒感很重調酒,但其實不然,這杯調酒口感柔和滑順,還帶有橘子的清香,顛覆了我對威士忌調酒的想像。

入行還不到10年、在我們訪問時還未滿30歲的Ran Duan,不僅被美國餐飲權威雜誌Zagat選進「三十位三十歲以下廚界新秀榜單(Zagat 30 under 30)」,成為美國GQ雜誌年度調酒師封面人物,更是連連拿下美國調酒界各種獎項:2014年美國調酒師協會「鐵血調酒師」第一名、2015年Bacardi傳世雞尾酒大賽美國冠軍、2017調酒大賞Tales of The Cocktail Spirited Awards全美十大最佳調酒師。他位於美國波斯頓的酒吧The Baldwin Bar還是全美十大最佳酒吧,說他是調酒業界指標性人物,還真不為過。

今年九月,KOR Taipei邀請他來擔任行政調酒師,預計為KOR Taipei帶來最創新的酒吧經營系統,以及數款最具話題的全新調酒,也將引進「調酒創意發想」、「吧台前置流程」、「顧客服務原則」等最新概念,也將為台灣調酒界帶來一股美式創意旋風。

沒有調酒背景的Ran Duan,如何成為全球代表性的調酒師?

Ran Duan於三歲時和父母移民至美國,其父親在麻州Brookline開設了一間四川餐廳Sichuan Garden,Ran Duan從小就在餐館裡幫忙,2009年,Ran Duan從Johnson&Wales大學的飯店與餐廳管理系畢業,時逢全球金融海嘯,工作非常難找,但也恰好碰上美國精緻調酒的興起,Ran Duan在幾間酒吧觀摩後略有心得,並回家說服父親將餐廳吧台重新裝潢,也就是現今美國十大最佳酒吧之一的The Baldwin Bar。

剛開始,對調酒沒有概念的Ran Duan用一些超市就買得到的現成濃縮果汁跟原料去製作,但他發現口感不佳,所以他改用新鮮水果作為原料,「調酒應該是要展現它最原始的味道,跟食物一樣,要呈現出食材的原味」,熱愛嚐遍美食的Ran Duan善用從小在餐廳裡長大的背景,用製作料理的概念來製作調酒,「你要去想像食材的味道,而不是死背調酒比例。」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與調酒師Ran Duan合照

Photo Credit: Daphne Chung

更多精彩的專訪內容,在《馬力歐陪你喝一杯》Podcast:


本集內容摘要:

想知道Ran Duan的調酒創意發想怎麼來的嗎?他在台灣期間發現了哪些特別食材,想要拿來做調酒創作?還有身為酒吧老闆的Ran Duan會如何去定義一位好的調酒師呢?以及他第一次來到台灣,對台灣的酒吧印象是什麼?他又最在意酒吧的什麼細節呢?最後還有關於Ran Duan的兩則酒吧小故事,跟馬力歐的咖啡館小故事分享,要聽到最後喔!

Ran Duan 小檔案

四川餐廳Sichuan Garden、酒吧The Baldwin Bar、The Baldwin & Sons Trading Co. 經營者暨調酒總監,調酒顧問公司Twelve24創辦人;並擔任眾多調酒組織之委員、各種餐廳及酒吧的顧問。

獎項

2017年 Tales of The Cocktail Spirited Awards「全美10大最佳酒吧」、「全美10大最佳調酒師」
2015年 Zagat 「30位30歲以下廚界新秀榜單 (Zagat 30 under 30) 」
2015 BACARDI 傳世雞尾酒大賽美國冠軍
2014 美食權威媒體 Eater 「年度調酒師」
2014 GQ 雜誌年度調酒師封面人物
2014 龐貝藍鑽「最具想像力調酒師」美國冠軍
2014 美國調酒師協會「鐵血調酒師」第一名
2014 BACARDI 傳世雞尾酒 USBG 區域冠軍
2013 Campari USBG 最佳開胃調酒區域冠軍
2011 Double Cross 伏特加大賽冠軍
2010 Sky 伏特加大賽冠軍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請訂閱我們:


其他台北酒吧故事:

核稿編輯:楊之瑜